种植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种植技术

广西香葱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模式—香葱病虫害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21-01-05      阅读数量:1933

一、真菌病害

1.1叶枯病

症状:

多从下部老叶尖端开始发病。发病初期病斑呈水渍状叶色逐渐减褪叶面出现灰白色稍凹陷的圆形斑点。病斑扩大后变为灰黄色至灰褐色空气湿度大时为紫黑色病斑表面密生黑褐色霉状物。病斑形状不整齐有梭形和椭圆形。病斑大小不一小的直径仅5-6毫米大的可扩展到整个叶片。发病部位由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扩展蔓延。发病严重时,植株生长势弱,地上部矮黄萎缩甚至提早枯死,迟抽薹或不抽薹,蒜头和蒜薹产量降低,外观品质大大降低。

发生规律:

病原主要以菌丝或子囊壳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气温回升后引起初侵染和进行再侵染。该菌系弱寄生菌,常伴随霜霉病或紫斑病混合发生。

防治方法:

化学药剂苯醚甲环唑和咪鲜胺对叶枯病防治效果较好发病指数分别为11.07%11.1655号和63号生防菌对叶枯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发病指数分别为11.38%12.48%

1.2紫斑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和花梗,贮藏期为害鳞茎。发病:多开始于叶尖或花梗中部,初呈稍凹陷白色小斑点,中央微紫色,扩大后病斑呈纺锤形或椭圆形,黄褐色甚至紫色,病斑多具有同心轮纹,湿度大时,病部长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病斑逐渐扩大,致全叶枯黄。

发病规律:

病原以丝体或分生孢子在植株病残体上于土壤中越冬,为翌春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助气流雨水在田间传播蔓延。温暖多湿、连阴雨、植株生长衰弱、连作田和低畦地易发病。

防治措施:

①与非百合科蔬菜轮作2 年以上;选择地势高、通风、排水都良好的地块栽培;加强田间管理,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用氮、磷、钾肥,雨后及时排水;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注意及时防治蓟马。

②种瓣处理:播种前用40 45 温水浸泡 90 分钟。

③发病初期可用多菌灵和嘧菌酯进行防治。

1.3根腐病

症状:

主要为害根茎,贮藏期为害鳞茎。田间发病:植株矮小,叶子变黄;根系发黄腐烂,蒜头小,严重时整个植株死亡。

防治措施:

根腐病菌对于多菌灵、咪鲜胺敏感 ,可以使用相关药剂进行防治。

1.4 白腐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鳞茎。初染病时外叶叶尖呈条状或叶尖向下变黄,后扩展到叶鞘及内叶,植株生长衰弱,整株变黄矮化或枯死,拔出病株可见鳞茎表皮产生水渍状病斑,长有大量白色菌丝层,病部呈白色腐烂,菌丝层中生出大小为0.51毫米的黑色小菌核,茎基变软,鳞茎变黑腐烂。田间成团枯死,形成一个个病窝,地下部多从接近须根部分开始发病,病部先呈湿润状,后逐渐向上扩展产生大量白色菌丝。

发病规律:

在高温季节湿度不大的条件下,扩展缓慢。当气温低于 20℃,湿度大持续时间长,易流行。早春生长瘦弱的蒜苗田易发病,进入雨季后病势扩展迅速。

病原地面越冬,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直接从根部或近地面处侵入,引起发病。地温 12.5 左右,适合于白腐病菌核的形成和菌丝生长,潜伏于蒜种上的菌丝很快显症,在蒜种表面形成黑色球形菌核。翌年3 月下旬正值大蒜幼苗返青期,开始浇头水,此时植株抗病能力较弱,而 5~20 厘米地温平均 7~8 ℃℃,又正适合于白腐病菌核萌发侵染和菌丝的生长,土壤中菌核随流水迅速萌发在田间不断形成再侵染,危害植株造成田间大量死苗; 4 月中下旬达到死苗高峰期,进入 5 月份以后,随着地温的升高以及植株抗病能力的增强,田间为害减轻,逐渐不再死苗。

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①实行轮作 3-4 年以上,或与水田轮作,最好切忌连作。

②早春追肥提苗,以增强蒜株抗病力。发现病株及时挖除,最好掌握在形成菌核前进行。

药剂防治:

①播种前用蒜重的 0.5%~1% 5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给蒜拌种时应严格控制药量,药量过大会抑制大蒜根的萌发和生长。

②发病初期用 50% 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50% 异菌脲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倍液灌淋根茎。或喷淋 20% 甲基立枯磷乳油 1000 倍液。每隔 10 天灌 1 次,连续 1~2 次。贮藏期也可用上述杀菌剂喷雾,其中以 50% 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效果好。

1.5锈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和假茎 。病部初为椭圆形褪绿斑,后在表皮下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稍凸起的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橙黄色粉状物,即夏孢子;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发病严重时,病斑连片致全叶黄枯,植株提前枯死。后期在未破裂的夏泡子堆上产出表皮不破裂的黑色冬孢子堆。

防治措施:

1.栽培抗病品种;实行轮作;选择地势高、通风、排水都良好的地块栽培;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合理施用氮、磷、钾肥,雨后及时排水,增加植株长势;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

2.在春秋季,特别是在遇到连续阴雨2-3天,就要及时检查小葱锈病的发生情况,如果发现葱叶上有褐绿斑点就要立即打药,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30%苯醚甲·丙环乳油30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B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0%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

1.6 灰霉病

症状:

韭菜灰霉病俗称“白点”病,其发病韭菜叶片有3种主要症状,即白点型、干尖型和湿腐型。

  白点型最常见,叶片上出现白色至浅灰褐色小斑点,扩大后成为梭形至长椭圆形,病斑长度可达15毫米;湿度高时,病斑上生灰褐色茸毛状霉层;后期病斑扩大,致使部分叶片甚至全叶腐烂,死叶表面密生灰霉,有时可见黑色颗粒状物,为病原菌的菌核。

  干尖型多从采收韭菜的刀口处开始腐烂,也出现在中下部叶片的叶尖。病叶的叶尖初呈水浸状,后变为淡绿色至淡灰褐色,并向基部扩展,病部呈半圆形或“V”字形,后期也生有灰色霉层。

  湿腐型症状多发生在采收后的植株上,叶片呈水浸状,变深绿色,湿腐霉烂,枯叶表面密生灰色至灰绿色霉状物,有霉烂气味。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土壤中的菌核以及含有菌体的病残体越冬 , 当温、湿度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侵染韭菜植株;之后,病原菌在感染的韭菜上繁殖,感病韭菜在收割时, 灰霉病菌的分生孢子散落土表再侵染新叶 , 造成连续为害。此外, 分生孢子以及担孢子 经气流、灌溉水及农事操作等途径进行田块内以及不同田块间的 传播蔓延 。

防治措施:

常用轮换模式:①咯菌腈 克菌丹;②啶菌噁唑 百菌清;③啶酰菌胺 多抗菌素;④啶酰菌胺 克菌丹;⑥啶菌噁唑 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

二、细菌病害

2.1软腐病(Soft rot)

症状:

生长期: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发病初期从叶缘或中脉出现黄白色条斑,湿度大时病部呈黄褐色至褐色湿腐叶鞘基部软化腐败,外叶倒折,病斑向下扩展假茎部发病初期呈水渍状,后内部开始腐烂,散发出恶臭,全株枯死。

储藏期:多从鳞茎颈部开始发病,手压病部有软化感,鳞片呈水浸状,并流出白色、黄褐色或黑褐色带有臭味的汁液。若鳞茎中心部发病则软化腐烂。

发病规律:

病原在鳞茎中越冬,也可在土壤中腐生。通过肥料、雨水或灌溉水传播蔓延,经伤口侵入。蓟马、种蝇也可传病。病原在 4-39℃范围内均可生长。收获期遇雨易发病。低洼连作地或植株徒长易发病。基肥不充分腐熟造成烧根为诱发条件。

防控措施:

①与非百合科蔬菜轮作2年以上;选择地势高、通风、排水都良好的地块栽培;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合理施用氮、磷、钾肥,雨后及时排水;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

②及时防治葱地种蝇幼虫、地蛆、蓟马等害虫: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2500-3000倍液,或5%吡虫啉乳油1200-2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000-2000倍液。

③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或20%噻菌酮悬浮剂1000倍液,对水喷雾,视病情隔5-7天喷1次。

三、卵菌病害

3.1 葱蒜疫病(Phytophthora blight)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发病 初期在叶尖或叶片中部出现白色至黄色水浸状斑,湿度大时病斑扩展成为灰白色斑,后导致半个叶片至整个叶片枯死 。阴雨连绵 或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棉毛状霉;天气干燥时白霉消失,撕开表皮可见棉毛状白色菌丝体。

发病规律:

病原以卵孢子、厚垣孢子或菌丝体在病残体内越冬 。 翌春产生孢子囊及 游动孢子,借 风雨传播 孢子萌发后产出芽管,穿透 寄主表皮 直接侵入 后病部又产生孢子囊进行再侵染,扩大为害 。病菌 适宜高温高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为 12 36 ℃℃,相对湿度在 90 %以上,最易感病生育期为成株期至采收期。阴雨连绵 的雨季易发病;种植密度大、地势低洼、田间积水、植株徒长的田块发病重 。

防治措施:

①与非百合科蔬菜轮作2 年以上;选择地势高、通风、排水都良好的地块栽培;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合理施用氮、磷、钾肥,雨后及时排水;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

②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25% 嘧菌酯悬浮剂 1000 倍液,或 64% 恶霜 锰锌超微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或 25% 代森联干悬浮剂 500 倍液,对水喷雾,视病情隔 5 7 1 次。

3.2 葱霜霉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花梗和鳞茎。叶片和花梗染病,初生黄白色椭圆形病斑,湿度大时易产生灰白色霉层,后期霉层变为紫灰色或者淡黄色,即病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霜霉病也会发生系统感染,导致植株生长迟缓出现矮缩现象。当发病条件适宜时,霉层直接从叶片或花梗上长出,随后叶片、花梗逐渐由绿变黄。染病植株可造成病部及以上组织干枯 。鳞 茎染病后变软,叶片畸形扭曲 ,染 病植株普遍矮化。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潜伏在鳞茎中或以卵孢子在寄主的病叶、花梗或鳞茎等病残体内及种子上或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天埋在土内的植株长出新叶时,在鳞茎内越冬的病菌容易引发植株系统感染,病株表现为矮缩 。土壤病残体中越冬的病原菌卵孢子可借雨水等反溅在叶片上,萌发芽管,从叶片气孔侵入叶片,完成田间发病的初侵染,然后形成病斑。病斑上的孢子囊借风、雨、昆虫传播,进行第二次侵染。阴凉多雨、多雾天气,该病易发生流行。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重茬地容易发病且发病较重。

防治措施:

①实行2-3年轮作;并注意清理和烧毁病残组织。

②定植前严格选用健壮秧苗,淘汰病苗。

③合理密植,适量浇水加强田间雨季排水。

④在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松剂兑水600倍;58%甲霜灵锰锌、70%代森锰锌、64%杀毒矾、70%乙锰可湿性粉剂或6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兑水500倍喷施。隔57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以后可根据病情再行喷药。

四、病毒病害

病害症状:

病毒病导致的症状比较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叶片上沿着叶脉方向形成 褪绿 的条斑或者斑块,导致叶片失绿、变黄;一类主要表现为畸形和矮缩,病株叶片生长异常,表现扭曲或增生等症状,植株矮小 。

发病重的植株常伴随植株明显矮化,不能抽薹或者蒜薹上具有明显的褪绿斑块;鳞茎球较小、蒜瓣及须根减少,严重时蒜瓣僵硬。

发病规律:

病原播种带毒鳞茎,出苗后即发病。田间主要通过蚜虫、蓟马等进行非持久性传播,或以机械摩擦传毒。管理条件差,介体发生量大,与其他葱属植物连作或邻作发病重。

防控措施:

①实行轮作换茬,避免与大蒜及其他葱类作物连作;加强水肥管理,防治早衰,提高大蒜的抗病能力;从幼苗期开始,对种田进行严格选择,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减少病害传播。

②严格选种,选不带毒的蒜种,不在发病地留种,最好采用 脱毒 大蒜生产种。。

③加强田间管理,压低传毒介体基数,结合栽培条件合理避开传毒高峰。

五、虫害防控要点

1.蚜虫

①银灰色薄膜覆盖栽培。利用蚜虫对银灰色有负趋性的特点达到避蚜防病的目的。

②黄色诱虫。利用蚜虫对黄色有趋性的特点在田间设置黄色诱虫板诱杀有翅蚜。黄色板大小1米×02米黄色部分涂上机油插于辣椒行间高出植株60厘米每亩放30块。

③药剂防治。在初发阶段用70的艾美乐10000-15000倍液、或10的蚍虫林2000-3000倍液、或10高效大功臣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0多来宝乳剂1000倍液或10虫螨灵3000倍液或50.5农地乐1500倍液或47乐斯本乳剂1000倍液等交替使用每隔7101次连续2-3次。

2.蓟马

①防虫网:物理阻隔

②畦面覆膜:阻止若虫入土化蛹

③蓝板诱杀:测报和防治

④苗期灌根:内吸性药剂(新烟碱类药剂)

⑤熏烟处理:隐匿危害

⑥药剂防治:高效安全药剂(多杀菌素、阿维菌素、甲维盐和溴虫腈等)

3.线虫病害

症状:

幼虫寄生于葱蒜根部,蛀食地下假茎及根茎,导致寄主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生长发育受阻,严重危害时造成根部腐烂,球茎畸形,植株萎蔫甘薯茎线虫,危害地下假茎及根茎部分,使其肿胀、破裂或腐烂鳞球茎茎线虫,危害根茎或假茎,呈现根部腐烂或植株无须根症状。

防控技术:

①严格检疫:由于鳞球茎茎线虫主要以种苗、块茎传播。因此,严格执行检疫措施禁止病原物的传入和传出,对于防治该病害极其重要。

②种子处理:温汤处理球茎;溴甲烷熏蒸种子

③合理轮作:与非寄主作物合理轮作,轮种年限一般为3-4年。

④抗性品种的选用

⑤化学防治:一般采用土壤熏蒸或药剂灌根。使用化学杀线虫剂仍是目前生产上的重要手段,杀线剂按照用法不同可分为熏蒸剂与非熏蒸剂两类。

a.熏蒸剂:主要有98%棉隆微粒剂、30威百亩水剂;清洁田园深翻开沟沟深20cm左右间距30cm每亩用药45kg重病田810kg加水100300倍均匀施于沟内然后盖土踏实覆盖地膜。15d后揭开地膜自然散气23d后进行播种或移栽。防效较好。

b.非熏蒸剂:主要有10噻唑膦福气多、5好年冬颗粒剂、10益舒丰颗粒剂、3米乐尔颗粒剂、10灭线磷等均为国家批准的可在蔬菜上使用的高效低毒类杀线

剂。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广西南宁赛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桂ICP备19005245号

技术支持:南宁市平方软件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访问量:572891